第19页

    陈柔笑道:“那女儿就不嫁了。”
    “爹倒是想如此,就怕你自个儿不答应。”少年慕少艾,少艾慕少年,当真是半点不由人。
    陈柔替他揉肩膀,央求道:“爹,你可千万别随便找人把我嫁了。”
    “挑个你喜欢的,你若不答应,爹也不会点头。”说罢,陈献转头看向墙上悬挂的一幅画。
    陈柔顺着他的目光一齐看过去,画上是一位正在抚琴的年轻女子,容貌与她有七八分相似,正是她的母亲,崔婉。
    她母亲在她四岁时去世了,陈柔几乎没有关于母亲的记忆,只是从父亲和哥哥那知道,她的母亲温柔聪慧,是一个非常好的女子。
    就是身体病弱了些,跟她一样。
    思及今日之事,陈柔试探着问道:“爹,我娘亲的忌日与华阳长公主……只隔了三天?”
    陈献的身体震了下,他目不转睛看着墙上的画,好半天之后才喃喃念出一句话:
    “边关到京城的急报也只用了三天。”
    脑袋里轰然一响,无数汹涌澎湃的情绪将她席卷,陈柔只觉得眼前一黑,人倒在地上。
    遥远处,似乎有声音传来:
    “戎哥哥……”
    “我娘去哪了?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找不到她。”
    第十章
    ◎忽如远行客。◎
    又是一个梦。
    春光明媚,草长莺飞。
    粉衣小女孩在放风筝,她梳着双髻,仰着小脑袋,葡萄似的眼睛眨也不眨看着天上的风筝。
    “哥哥,我的风筝飞得高!”
    蓝衣小男孩看了她一眼,提醒道:“抓稳点,小心风筝飞走了。”
    小女孩满不在乎,却不料一阵风吹来,手中的风筝摇摇摆摆,线轴急速翻转。
    她险些要拿不稳了,惊慌失措:“哥哥,要飞走了,帮我拿着。”
    “不帮你,谁让你的风筝飞得高。”
    小女孩生气极了,另一个红衣小男孩看不过眼,握住她的小手,帮她稳住风筝线。
    只是女孩这会儿心思已经不在摇风筝上了,她人矮,圆滚滚软乎乎的一坨往男孩身上挤,实在没法子,又不能舍弃风筝,男孩只能一手抱着她,一手牵着风筝。
    她抱住身旁男孩的脖颈,终于攒够高度的小女孩伸手去拽蓝衣男孩头顶的两坨小揪揪。
    蓝衣男孩哪能教她得逞,反手便要去扯她头顶的粉色发带。
    另一个男孩也不能让他得逞,抱着怀里的圆滚滚转了一个圈,躲开贼手,把风筝塞回她手上。
    而他自己头上的两髻却被扯歪了一个。
    他气急,松开怀里的小姑娘,便去追蓝衣男孩。
    两人追追打打成一团。
    小女孩看了他们一眼,在原地老老实实自己放风筝。
    “男孩果真就是调皮。”
    廊檐下,刚巧并肩走来的两个女子望见这一幕无奈摇头。
    女孩见了她们俩,风筝也不要了,开开心心地跑过去。
    白衣素裙的女子将她抱在怀里,身旁鹅黄裙的女子在她的小脸蛋上捏了下,抽出袖间的披帛,围在小家伙的身上。
    白衣女子咳嗽了几声,她的脸色苍白,咳嗽后的嘴唇却是殷红如血,即便再素雅的衣裳也遮不住她的艳丽绝色。
    黄裙女子接过小女孩,叫人拿来琵琶,亲自教怀中人弹琵琶。
    小女孩人还没有琵琶高,当时只觉得琵琶弦像风筝线。
    画面一转。
    岁暮天寒,傲雪凌霜。
    “夫人能撑到今天已是不易,理应在屋里好好休息。”
    “昨夜下了雪,我想带着小七出去走走。”
    围着狐裘的女子带着小女孩在亭中看雪,眼前细雪纷飞,琼花玉竹,良久,她低声说了句:“人生天地间,忽如远行客。”
    “阿媗他们走了这些日子,也快回来了吧。”
    “我会等她回来,亲自与她道别。”
    她腿边的小女孩此时仰头道:“娘,爹爹之前教我念过一首诗,叫送别。”
    女子莞尔,她将小女孩抱在怀里,道:“你还知道送别?”
    “念给娘听听。”
    “山中相送罢,日暮掩柴扉,春草明年绿,王孙……归不归?”
    女子脸上的笑容更深了。
    “念得好。”
    “还记得你戎哥哥吗?”
    “我们小七年纪小,这会儿怕是忘了吧。”
    说到这里,她不知想到了什么,笑了一声,“也好。”
    “忘了好。”
    “娘吹笛子给你听。”
    玉笛声响,悠扬婉转,此时天寒料峭,她笛声中却是江南烟雨。
    吹到一半,笛声停了,她猛然咳嗽了几声,这才想起自己已经许久没有吹过一首完整的曲子。
    “夫人,边关传来急报,华阳公主她……殉国了。”
    “砰!”
    玉笛坠落,嫣红的笛穗上浇上了一捧新红。
    “夫人!夫人!!快来人啊!!”
    纷乱中,小女孩捡起了母亲最心爱的玉笛,满手嫣红。
    纷飞的纸钱与漫天的雪花相比,是另一种不同颜色的白。
    看见归人,她道:
    “戎哥哥……”
    “我娘去哪了?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找不到她。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陈柔睁开眼睛,眼前轻纱帷幔,雕花屏风,是她熟悉的闺房。
    --